最近关于苹果iPhone搜集个人信息被世界各国媒体报道,这是继谷歌街景搜集信息、黑莓邮件等系统威胁国家安全之后,又一个移动互联网巨头被质疑搜集个人信息,如果在加上被怀疑其背后有XX政府的支持,问题就严重。当然,如果回忆得远一点,还有INTEL的芯片、微软的电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,谷歌的搜索引擎,北电的GSM系统,高通的CDMA系统,等等。如果想得更细致一点,还有众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,都可能不安全?
难道为了信息安全,为了保密,我们就只能选择“彻底不用”这些手机和服务吗?
世界是开放的,开放本身就可能有危险,就必须考虑安全,不过这不代表为此就限制自己不使用这,不使用那,离现在生活很远。其实早在手机出现,手机支持WAP上网开始,互联网安全问题就应该引起警惕,我们每个人使用的手机都可能成为泄密源,早在四五年前,用手机给秘密文件拍照,并通过手机邮箱发出去的情况,已有出现。现在手机智能化了,可提供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,再辅以手机的网络及定位位置,泄密的危险不断增加,这就要求,必须重视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反竞争情报工作。其实这些大都在互联网和2G服务时代都已经或多或少被采用,现在只不过泄密越来越“方便”了,可能泄密的人越来越多,因此在保密位置,接触保密信息的人员,要制定严格的保密规定。
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反竞争情报攻略(简化版):
1、密级较高的区域,严禁从外携带笔记本电脑、手机、U盘、IPAD、数码相机、移动硬盘、电子书等电子设备进入。
2、密级较高的区域应屏蔽无线电信号,并对区域内的无线信号做严格的检测及日志管理,工作所用设备应去除物理连接以外的其他任何其他连接方式。
3、密级较高的区域,严禁直接通过U盘,蓝牙,红外,WIFI等传递信息。
4、密级较高的工作,应严格控制在物理封闭的网络内进行。
5、密级较高的电子文件,存储和调用过程应全程加密,且应与终端绑定,更换终端将不能解密该文件。
6、涉密人员在公开场合及保密区域使用的手机、电脑等应物理隔离。
7、涉密内容交流应在安全场所通过保密线路进行,严格直接使用手机在公共场所谈论秘密内容。
8、如确需在安全区域外使用可能涉密内容,应有明确的审批流程及保密规定,并在监督下严格执行。
9、涉密重要人物不应直接或间接在互联网等外部网络上公布个人信息(包括仅对管理者公布),如银行帐号等,必须使用时可采用匿名,且不定期更换。
10、涉密重要人物在公开场合使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(包括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)如与外界经常联系,应不定期更换。